People

唐小兵

职称:教授

联系方式:fengshiyannfc@163.com。

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

1、1997年至2001年就读于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新闻学专业。

2、2001年至2003年任教于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3、2003年至2009年,硕士、博士就读于上海2023最火捕鱼游戏,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期间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交流一学年。

4、2009年至今,任教于2023最火捕鱼游戏,先后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讲师、副教授,2020年1月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最火捕鱼游戏-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哈佛燕京访学学者。主要开设课程有:必修课:《史学论文写作》、《中国近现代史(下)》、《中国现代历史文选》,专业选修课及通识课:《现代中国传媒与知识分子》、《回忆录、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研究生课程有:《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专题研究》、《中国历史通论》(与黄纯艳教授、王东教授、包诗卿副教授合开的研究生必修课)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民国报刊史与知识分子史;左翼文化与20世纪中国革命;回忆录、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记忆等领域。

研究领域

晚清民国报刊史与知识分子史;回忆录、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记忆;左翼文化与20世纪中国革命等。

主要成果

一、学术论文

1、《徊徨在问学与论政之间的知识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作者群体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09年第1期

2、《公共舆论与权力网络――以1930年代前期<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的考察》,《浙江学刊》,2010年第1期。

3、《清议、舆论与宣传――清末民初的报人与社会》,《2023最火捕鱼游戏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4、《启蒙话语的自我分化――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11年第2期。

5、《旧上海文人的自我意识――以<申报>“自由谈”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4期。

6、《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调适――以胡适193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言论为例》,《浙江学刊》,2011年第5期。

7、《印刷上海与公共空间之拓展――以1930年代<申报>为中心的讨论》,《新闻大学》,2012年第3期。

8、《公、私观念与近世中国的道德焦虑及其转化》,《思想与文化》,第12辑,2012年。

9、《重访中国革命:以德性为视角》,《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2013年。

10、《让历史记忆照亮未来》,《读书》,2014年第2期。

11、《公共讨论与国民意识之建构――1930年代以《大公报•读者论坛》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12、《战争、苦难与新闻――试论抗战时期民间报刊的舆论动员》,《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8期。

13、《当代中国知识人的自恋文化是如何炼成的?》,韩国国民大学《中国知识网络》,2015年。

14、《形塑社会想象的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问题”系列图书为中心的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5期。

15、《士大夫政治与文人政治的嬗替——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文化史》,《思想与文化》(第十九辑),2016年。

16、《民国时期中小知识青年的聚集与左翼化——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1期。(后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史》201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4期转载)  

17、《“新革命史”语境下思想文化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学术路径》,《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1期。(2019年第1期《历史与社会(文摘)》转载)。  

18、Liberalism in Contemporary: Questions,Strategies and Directions,China Information,2018,Vol .32(1)

19、《知识分子视野下的新革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1期。

20、《记忆的战争与战争的记忆:有关20世纪中期中国的回忆与书写》,《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1期。 

二、著作情况

1、《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2、《十字街头的知识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与民国相遇》,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版。

4、《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东方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5、《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合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报人报国——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读法》(合著),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Mao,Edited by Timothy Chee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译著:合作翻译姜义华教授的论文成英文) 

三、主要学术书评  

1、《知识分子书写的传播学转向——评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6年8月号。

2、《“广东文化”的建构——评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7年10月号。

3、《知士论世的史学——读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9年12月号。

4、《成都茶馆:抵抗现代化的桥头堡——读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0年7月18日。

5、《一盘散沙到铁板一块的革命者歧路?——读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劄記》,台北:《思想》,第17期,2011年。

6、《革命年代的重访与超越——读高华<革命年代>》,《读书》,2013年第5期。

7、《何种革命?谁的传统?——裴宜理<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读后》,《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

8、《“旧上海”是怎样变成“新上海”的?》,《中华读书报》,2015年7月18日。

9、《<时报>与启蒙的迷津》,《读书》,2016年第2期。10、Studies of Shanghai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revolutionary history,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2016,Vol.10,NO.1,118-122.

11、《民国政治的真谛》,《读书》,2017年第4期。

12、《哈佛吴宓的朋友圈》,《文汇报文汇学人》,2018年4月20日。

13、《让历史写作照亮中国的启蒙运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第49期,2019。

14、《反潮流的思想史写作》,《读书》,2019年第8期。

15、《跨界的燃灯者——读李金铨教授《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新闻记者》,2020年第3期。  

四、学术访谈与学术对话  

1、《东亚论述与东亚意识——与孙歌教授的对话》,《开放时代》,2012年第9期。  

2、《重构共鸣与批评的东亚认同——对话韩国延世大学白永瑞教授》,2012年《南风窗》第12期。

3、《20世纪中国革命的回顾与反思——唐小兵对话王奇生》,《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2013年。

4、《对话孙隆基:理解鲁迅,从“世纪末”思潮开始——探讨20世纪文化中的精英与大众之对话系列》,《南风窗》,2014年第17、18期。  

5、《裴宜理谈安源革命的历史记忆》,《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3月29日。

6、《“好斗性”话语仍制约着我们——关于公共说理文化的对谈》(对谈人刘擎教授),《同舟共进》,2015年第4期。  

7、《你怎样,时代就怎样——关于青年问题的对谈》(对谈人陈映芳教授),《同舟共进》,2015年第11期。  

8、《王汎森谈清代知识人的道德意识》,《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年1月10日。  

9、《对话钱理群: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年9月25日。  

10、《“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实的历史动力”:“五四”百年之际专访余英时先生》,《思想》第37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五、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  

1、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人。  

2、2011年4月1日-30日,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项目”。  

3、2013年5月应邀参加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与语言学系书评讨论会,专题讨论拙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评论人为李金铨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讲座教授)。  

4、2013年7月应邀参加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与转型”暑期班,并做“公共舆论在近代中国的展开及其屈折:以革命为视角”专题讲演。  

5、2014年应邀到韩国延世大学参加“东亚公共性的危机:社会人文学的挑战与回应”国际学术会议。  

6、2015年4月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一月,5月应邀到台湾中央研究院参加“历史的躁动:回忆、叙述与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国际学术会议。

7、2016年6月到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参加亚洲AAS会议,所参加的工作坊是1920、30年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并提交专题研究论文。

8、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期间做了一次英文演讲,并旁听参加了在华盛顿.D.C举办的AAS议。  六、主持课题情况及获奖情况

1、左翼文化在上海的兴盛、传播及其影响(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为良好)  

2、2023最火捕鱼游戏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4)  

3、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委员会申万宏源奖。(2015)

4、2023最火捕鱼游戏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奖。(2018)

5、《东方历史评论》组织评选的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全国共评出十五位),2013年。

七、社会兼职

       《上海学》特邀编委,《民国北京史研究丛书》编委,2023最火捕鱼游戏-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2023最火捕鱼游戏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中心研究员。  


Name:Tang Xiaobing

Title:Associate Professor

Contact:fengshiyannfc@163.com 

Bio: Tang Xiaobing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from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He obtained his B.A. (2001) in Journalism at Hunan University after which he moved to Shanghai to undertake history studies. He was awarded an M.A. (2006) and Ph.D. (2009) from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During his Ph.D. study, he spent one year conducting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Now he is a visiting scholar of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from 2017-2018.

Research field: Tang’s research topics cover modern Chinese history,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the change and continuity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thoughts and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journalism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urrently, he is conducting a study of left-wing intellectuals’ thoughts, behaviors and activities in 1920s and 1930s China, which is aimed at revealing the subtle and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 the exchange of left-wing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later Communist revolution. 

Achievements:

1、Aticles

(1)“Intellectual Resources and Conceptual Tools of Shaping Social Imaginaries: An Examination Focusing on ‘Social Problem’ Book Serie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CPC History Studies, No. 5, 2016.

(2)“How is the making of Narcissistic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Intellectuals?” Chinese Knowledge Network (Kookmin University), 2015.

(3)“War, Suffering, and Journalism: A Tentative Study in Public Mobilization of Folk Newspaper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No. 8, 2015.

(4)“Public Discus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 Examination of ‘Readers Forum’ of Ta-Kung Pao in the 1930s,”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 2, 2014.

(5)“The Illumination of Future by Historical Memory,” Dushu, No. 2, 2014.

(6)“Revisiting Chinese R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rtue,” Oriental Historical Review, No. 3, 2013.

(7)“Conceptions of Public and Private, Moral Anxiety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Early Modern China,” Thought & Culture, No. 12, 2012.

(8)“The Printing Industry in Shanghai and the Expansion of Public Space,” Journalism Bimonthly, No. 3, 2012.

(9)“The Tension between Liberalism and Nationalism,”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5, 2011.

(10)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Literati in Old Shanghai,” His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No. 4, 2011.

(11)“The Self-Cleavage of Enlightenment Discourse: An Examination Focusing on ‘Weekend Papers’ of Ta-Kung Pao and ‘Free Talk’ of Shenbao,” Historical Review, No. 2, 2011.

(12)“Qingyi, Public Opinion and Propaganda: Journalists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6, 2010.

(13)“Public Opinions and Power Network: An Examination of ‘Weekend Papers’ of Ta-Kung Pao and ‘Free Talk’ of Shenbao before the 1930s,”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2010.

(14)“Intellectuals Vacillating between Scholarship and Politics: An Examination Focusing on Authors of ‘Weekend Papers’ of Ta-Kung Pao,” Historical Review, No. 1, 2009.

2、Project

(1)“From New Culture Movement to Leftist Culture Movement: A Study Based on ‘Social Problem’ Book Serie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funded by ECNU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Program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

(2)“A Study in the Ris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Leftist Culture in Shanghai,” fund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2015. 

3、Books

1)Public Opinions in Modern China: A Study Based on “Weekend Papers” of Ta-Kung Pao and “Free Talk” of Shenbao,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2.

(2)Intellectuals at A Crossroads,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13.

(3)Encounters with Intellectuals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17)

(4)(co-authored) Public Communications among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1895―1949),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 Publishing House, 2008.

(5)(co-authored) Re-reading 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13. 

4、Honor and Award

(1)Second Award of the tenth teaching skill competition of young teacher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4)

(2)Award named Shenwanhongyuan from the committee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2015) 

5、Professional Affiliation

       Special-invited Editor of Shanghai Academy and Series Books about the History of Beijing in Republic China. Research Professorship of ECNU-UBC Combine Research Center About Modern China and World. Research Professorship of unofficial memory and local archive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