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1级思勉班赴杭州考察学习
发布时间:2023-03-29

2023317日至19日,2023最火捕鱼游戏2021“思勉班”师生乘车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开始了为期两天两晚的考察学习。本次考察由21“思勉班”导师组组长李文杰老师和导师张凯悦老师带领,21级思勉班18位同学全体参加,参访了南宋御街、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杭州孔庙、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等诸多历史遗迹,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宋元以来的江南社会与文化。

      17日晚,考察队抵达杭州,稍事修整即前往南宋御街。御街南起正阳门,经鼓楼,北抵中正桥,作为南宋都城中轴线,起到勾连南北的作用。据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记载,御街长13500尺,约4.4公里。李文杰老师和张凯悦老师带领大家集中考察了从鼓楼向北直到凤凰寺、长度约900米的一段。

 

1 民国杭州宋经楼书店发行杭州地图,红线为御街

2 鼓楼

南宋时期,允许居民在御街两侧开设各类店铺,这一带也因此成为了繁华的商业街区。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和宁门(按:和宁门为南宋皇城北门,正当御街之中)红杈子前,买卖细色异品菜蔬、诸般下饭,及酒醋、时新果子、进纳海鲜品件等物,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可人意”。如今仍可以在今御街、清河坊一带看到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夜市景象。

大家沿御街向北,到达南宋御街陈列馆透明展示区附近。夜色中,南宋御街遗迹的在玻璃护罩下依稀可辨。据《咸淳临安志》,“﹝御街﹞自和宁门外至景灵宫前为乘舆所经之路,岁久弗治。咸淳七年,安抚潜说友奉朝命缮修,内六部桥路口至太庙北,遇大礼别除治。外袤一万三千五百尺有奇。旧铺以石,衡从为幅,三万五千三百有奇,易其阙坏者凡二万。跸道坦平,走毂结轸,若流水行地上。经涂九轨,于是为称。”透过护罩,仍可隐约看到一些业已斑驳缺损的石板。

随后大家抵达著名清真寺凤凰寺门前。凤凰寺中康熙九年的《真教寺碑》载:﹝凤凰寺﹞创于唐,毁于宋,元辛巳年,有大师阿老丁者来自西域,息足于杭,瞻遗址,而慨然捐金为鼎新之举。”然寺中所藏更早的弘治六年(1493)《杭郡重修礼拜寺记碑》仅言“寺轫于前元世祖至元辛巳”。所谓“创于唐,毁于宋”当是夸饰之言。民国十七年(1928原照壁、寺门、望月楼和长廊等因道路拓宽拆除。1953年大修,至今保存较好。因建筑群形似凤凰,故清代时又称凤凰寺。张凯悦老师为同学们补充了碑刻史料的知识,并介绍凤凰寺所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的学术史

3 今凤凰寺大门

从御街的考察中,可以明显体会到一种历史错落感:重建于元代的凤凰寺、代表着明代徽商兴盛的徽派建筑、民国时期的浙江实业银行旧址……不同时代的建筑共享着同一空间。

318日清晨,大家来到武林门码头,乘船沿大运河往北,前往拱宸桥与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武林门码头修建于原杭州城武林门旧址处。武林门,原名虎林门。《西湖游览志》载:“(虎林山)土阜陂陀,高可三丈,广不满百步……弄虎出焉,故名虎林。吴音承讹,转虎为武耳。”船行途中,大家倚窗观景,感慨万千。运河古道两侧杨柳堆烟,历史建筑鳞次栉比。其中最著名的是运河与上塘河联通交界之处的富义仓,为浙江巡抚谭钟麟在光绪六年(1880)所建,与同在运河两岸的大仓和义仓合称“大富义”三仓,现为杭州唯一留存的古粮仓。人称:“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运河东岸存有始建于北宋的香积寺。运河、小河和余杭塘河三水交界处的北新关遗址,是清代户部税关之一。乾隆五十八年(1793),因杭州织造改归盐政,南、北新关又交巡抚管理,至同治四年(1865)停止征税。

4 武林门师生合影

5 师生倚窗观景

6 香积寺码头

7 北新关遗址


在桥西码头下船后,我们向东走上拱宸桥。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终点,也是杭州的地标性建筑物。桥始建于崇祯四年(1631多次被毁,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四年(1726)和光绪十一年(1885)多次重建,近代以来亦经多次修缮。桥名取自《论语·为政》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宸”意为帝王宫殿,据传是迎接帝王所用。桥中心的桥洞东西矗立着四座防撞柱,柱上卧有名为“趴蝮”的避水兽。我们在桥前合影后,前往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



8 拱宸桥合照

9 趴蝮”避水兽

10 拱宸桥上景色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拱宸桥。博物馆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五个展厅,收集、展出文物上千件。同学们通过两位老师的详细讲解,加深了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与理解。在历史后期的千余年间,漕粮和物资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运往北方,维系国家的运转。

11 博物馆内参观

参观结束后,大家步行至桥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桥西直街拥有保存完整的商业街区和沿河民居建筑群,展示着丰富的江南社会历史韵味。街区早在清同治年间就是繁盛的水陆码头,被称为北关夜市。六行(米行、鱼行、纸行、酒行、柴行、洋行)、六馆(烟馆、茶馆、戏馆、菜馆、赌馆、妓馆)沿河开店,商客来往不绝。至今这里仍保存了很多清末民初民居建筑及近现代工业遗存

从桥西街区继续向西,大家抵达杭州通益公纱厂旧址。公纱厂始建于1889年,由富商庞元济、丁丙、王震元等集议并筹募股本,是浙江最早由民族资本创办的棉纺织厂,也是浙江棉纺织业走向工业化的标志。杭州著名作家、实业家陈碟仙写有《通益纱厂》一诗,描绘工厂欣欣向荣的景象:“高低电火十分明,一片机声闹不清。向晚女儿都放出,出檐汽笛作驴声。”2005年,通益公纱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 通益公纱厂旧址

 

参观过公纱厂旧址后,大家向南出发,先后途经大运河国医馆以及同和里民国土墙等历史遗迹。大运河国医馆由国医馆、仁德堂两馆组成,背靠桥西街区,目前主要服务城北地区居民,同时也是展示中医药特色的平台。同和里民国土墙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采用传统夯土技术,原为民宅的院墙,由原桥西煤行老板毛鸿诚建造,解放后毛鸿诚将其捐赠给政府。土墙见证着桥西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百姓生活的变迁。

13 仁德堂

14 同和里土墙

 

      1日中午午饭过后,大家前往坐落于上城区府学巷8号的杭州孔庙。在“棂星门”前,李老师根据《杭州府志》的地图向同学们讲解孔庙曾经的构造,并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泮池、东西庑和大成殿。大成殿内的平簊和梁枋上保存着大量晚清的彩画,东庑中的“杭州科举文化陈列室”展示了宋元明清时期杭州的科举资料。随后,大家进入东区的碑林,其中列有自唐代至民国各类碑石400余块。同学们每人选取一块石碑,利用纸笔等工具认真记录碑文,释读其中内容,在之后进行细微考证,作为本次考察的作业之一。


16 同学们在孔庙碑林研究碑文

 

参观结束后,老师依照乾隆朝《杭州府志》所示衙署,带领学生们寻访杭州府衙、仁和县与钱塘县旧址,时至今日,此地仅余标有“旧仁和署”与“三衙前”的路牌。此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沿西湖而行,此地“亭湾骑射”为清代杭州十八景之一,集贤亭旁有乾隆题字的石碑,昭示着此地曾为杭州驻防八旗水师校阅练兵之处。李文杰老师借此为同学们讲解了清代的驻防八旗制度。

17 标有“旧仁和署”与“三衙前”的路牌

18 集贤亭与乾隆诗碑

 

19日清晨,细雨时时飘落,师生前往孤山杭州博物馆。在途径西湖边风波亭时,师生皆驻足不前。风波亭原位于南宋大理寺狱中,岳飞及其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害于此。据清代丁丙《武林坊巷志》,风波亭外曾有精忠柏,岳飞遇害之日,柏树即枯死,然而“铁干虬枝,拿云飞舞。挺挺僵立,虽枯不腐。”风波亭侧有孝女井,因岳飞之女投井赴义而得名。亭旁的石路中有一宽阔石板,上书“墙界”二字,同学们都觉不解。李文杰老师解释道,过去修路因材料缺乏,可能挪用无主或归属不明的石料,甚至有挪用他人墓碑的。



29 风波亭现址

30 “墙界”石板

而后,大家从西湖东侧断桥出发,穿越白堤,到达浙江省博物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建筑群,包括孤山馆区、文澜阁等多个片区。是时主楼正在进行《昆山片玉》陶瓷展览。河姆渡文化陶器表面划刻着动植物图案,良渚文化则多有色泽素雅的黑陶。展馆中央的“东汉越窑青瓷五管瓶”颇为引人注目,这种形制的瓷瓶在东汉至三国的随葬品中较为常见。其他展厅展出的西晋之后的越窑、瓯窑青瓷,南宋中期兴起的官窑和龙泉窑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单色釉瓷、青花瓷等展品也是异彩纷呈。

19 考察队走在西湖白堤上

20 东汉越窑青瓷五管瓶

 

  随后,考察队又参观了位于主馆左侧的雷峰塔文物陈列馆。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吴越国末代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花费六年时间建成塔。雷峰塔的藏经方式独特,将佛经置于37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的特制藏经砖内,深入砖12厘米,外端黄泥封存,营造密封的保存环境。陈列馆的二楼存放着许多雷峰塔地宫出土的文物,其中“鎏金阿育王塔”是钱俶为在地宫中供养佛舍利而作。

21 雷峰塔地宫仿制场景

 

博物馆西侧为文澜阁馆区。文澜阁建于清乾隆年间,曾是《四库全书》藏书地,其整体建筑包括御座堂、太乙分青室、御碑亭等。老师带领大家阅读了院中两座御碑亭中的碑刻。其中一碑正面分别以满、汉文字书“文澜阁”,上刻“光绪御笔之宝”,背面记录着文澜阁重修始末的碑文。全文如下:

光绪七年十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谭钟麟奏“修复文澜阁,请颁发匾额方略,并将搜求遗书之绅士奖励”等语。浙江省城文澜阁,毁于兵燹,现经谭钟麟等筹款修复;其散佚书籍,经绅士丁申、丁丙购求藏弆,渐复旧观,洵足嘉惠艺林。著南书房翰林书写“文澜阁”匾额颁发,并著武英殿颁发《剿平粤匪方略》一部交浙江巡抚,祇领尊藏。主事丁申,著赏加四品顶戴,以示奖励。钦此。

兵部尚书升任陕甘总督前浙江巡抚臣谭钟麟恭录

布政司衔前江苏按察使臣应宝时、国子监典籍衔候选训导臣邹在寅敬谨勒石

22 文澜阁今景

23-24 重修文澜阁碑

 

  从博物馆向西,一行人到达西泠印社旧址。西泠印社是光绪年间创立的学术团体,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金石篆刻、书画等。柏堂坐落于典雅的中式庭院内,是西泠印社的第一座主要建筑。其前身为陈朝时的寺庙,清光绪年间重建,因种植柏树得名,正门上有吴昌硕所书“西泠印社”匾额,现为西泠印社的社史陈列室。从柏堂后门拾级而上便是石交亭。此亭是西泠印社早期建筑,得名于“结交金石”之义。考察队沿一狭窄小径继续向上攀登,此径名为“鸿雪径”,取自苏轼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后山最高处耸立着华严经塔,塔身呈八角形,塔座刻有十八罗汉和《华严经》经文。塔右侧凿有小龙泓洞,洞壁上留有吴昌硕、叶为铭、王一亭等人手迹。站在题襟馆前远眺湖中三岛,日照松影,檐接湖光,同学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晚清民国时期江南文人的意趣。

25 现西泠印社正门

26 石交亭现址

27 华严经塔

28 题襟馆前远眺西湖三岛

 

通过本次杭州实地考察,“思勉班”同学对宋元以后江南社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运河要冲、南宋都城,杭州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经济发展、百业兴盛。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带来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与现实碰撞交织,密不可分。时至今日,尽管许多古迹只余一个名字暗示着过往,但我们仍可以从御街下斑驳的古道、从运河的千里烟波中去怀想历史,怀想千百年来每一个生活于此的普通人所经历的一切。历史的余波毫无疑问地存在着,我们亲眼所见的“层累”的历史为此提供了证据,并吸引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

 

文:2021级思勉班全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