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寒假社会实践“今昔照片话党史”成果汇报仍在进行中。本期我们将继续循着红色的足迹,放眼全国,来探寻各地的红色故地。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来自历史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共6处红色故里探寻的实践报告。相信本期的红色之旅将进一步拓宽大家的历史视野,增强我们的历史感悟。
一、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
1.老照片里的故事
本图为1919年11月26日新民学会在长沙合影,后起左四第四个人为毛泽东。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荣湾镇周家台子(现为新民小区),旧址最早建于清朝末年。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会在蔡和森故居的堂屋里召开。以后,这里便成为新民学会的会址和活动场所。从1920年7月法国蒙达尼会议至1921年1月长沙新年会议,在新民学会内部,围绕中国革命的道路以及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被誉为“建党先声”。1920年11月底12月初,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民学会的基础上诞生了。这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在成立新民学会时就有的“经纶天地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初衷,也是新民学会发展的必然归宿。1921年3月,新民学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自然停止活动。
2.今昔对比
新民学会旧址是座竹篱斜护的古朴农舍,5间青瓦白屋,几株香樟,石径弯弯,莱畦横纵,如此美景却在抗战期间旧址毁于战火。1985年邓小平、陈云同志分别为新民学会题词“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2005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再次投入资金,全面维修了新民学会纪念馆,扩建了陈列室,更新了陈列展览,更新了陈列展览,展览馆第一部分介绍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进步社团”,第二部分介绍新民学会会员是“以天下国家民族为己任的时代精英”。当地政府改善了展览馆环境,使纪念馆成为一处集文物、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成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个亮点。
3.实践者感悟
时光荏苒,现在的新民学会旧址所在的地段早已不同于当时蔡和森租住时四周满是墓地的荒凉与廉价,现今处于岳麓山脚下的它的附近满是繁华的街区和商场,成为周围几所高校学子闲暇之余放松的不二之选。虽然身处闹市,它却仍旧独拥一方清幽,花草树竹特显自然风韵。石阶小径,还有小亭廊道,清水鱼池,石凳旁憩,亦有几分清新之感。
重温历史,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气节倍感佩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沉着积极的应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事情,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体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素质与特质。(本段来源:历史系研究生 吴嘉俊)
二、厦大囊萤楼――永恒的历史
1.老照片里的故事
厦门大学囊萤楼是厦门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的地方。该楼坐北朝南,为石木结构三层楼房,始建于民国11年,即1922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是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厦门大学时首批兴建的校舍之一。民国15年2月,由厦门大学学生罗秋天、罗扬才、李觉民在此成立厦门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从此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中共党组织之一。
2.今昔对比
如今,厦门大学囊萤楼依然矗立在厦大校园中,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不断的修缮,也许囊萤楼已经变了模样,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囊萤楼里的故事以及它的荣光。遗憾的是,由于囊萤楼正在施工当中,没能进入到其中去参观和切身感受,更没有去到那个重要的111宿舍去想象当时宿舍会议的动人心魄,只能远远的观望着它,凭借自己匮乏的想象力去想象它初建时的模样,去想象成立第一个中共支部时它内心的骄傲和喜悦。
3.实践者感悟
囊萤楼承载着党的力量和希望,每当看着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罗秋天、罗扬才、李觉民三位共产党员,会想起1927年厦门发生的四九反革命政变,想起罗扬才被捕后英勇就义。这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党的精神。为了国家牺牲一切都在所不惜,即使是奉献自己的生命。历史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总让我们在回顾过去的时候去思考前人留下的东西,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同时,照片就是史料,它不会消失,帮助我们去看历史,而照片的对比更是突出时代的变迁。白驹过隙,转眼已过八十九载,不变的是历史,更是我们心中的敬意,对人,对这栋建筑。(本文来源:历史系本科生 姜晨晨)
三、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之变迁
1.老照片里的故事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原来是黄旷达先生的“万祥�坊”。办事处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室及住房。1938年12月3日,周恩来和叶剑英抵桂,中共中央南方局暂设于此。1939年1月南方局正式在重庆建立后,在此设立南方局办事处。另外,在郊外的路莫村、八里街、金家村、泗合别墅等地设有转运站和秘密联络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输送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联络海外爱国华侨募捐支援抗战,筹运抗日物资,护送中共领导过往人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今昔对比
1941年皖南事变后,办事处被迫撤离。1944年桂林沦陷,旧址被毁。1967年复原旧址,1977年1月正式建成纪念馆。1987年增设辅助陈列室,叶剑英题写馆名。目前展出了办事处照片、文献等大量珍贵文物,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实践者感悟
万祥�坊曾毁于战火,在旧址的基础上复原建立起来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与原貌基本一致。只是多了叶剑英于1983年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民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两块牌子。办事处内部完整地保存了其原本面貌和格局,并配合说明向访客进行介绍。办事处纪念馆以丰富、翔实的文物、图片和资料全面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从建立、发展到结束的整个光辉过程。办事处以其不凡的经历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抗战的光辉历史。如今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宣传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段来源:2023最火捕鱼游戏研究生 李情燕)
四、中国革命摇篮――瑞金
1.老照片的故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位于瑞金城西沙洲坝镇老茶亭村,建筑正面呈平面状,大门正上方题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4个红色繁体大字,再上方是一颗巨大的红色五角星,五角星中央镶嵌着镰刀、斧头标志。据介绍,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造型为8个角,从空中俯视,外形就像一顶巨大的八角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今昔对比
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里面大堂
从大礼堂的新老照片可以看出大礼堂基本保持了原貌。现如今,大礼堂主要用于参观教育,不再在此召开新的会议。
3.实践者感悟
我一个人静静地在礼堂的长凳上坐了十几分钟,看着前方的讲台,脑海中想象着毛主席用一口湘西普通话在那上面发言的画面。内心有点汹涌澎湃,宛如我是当时的参会人员。这地方对我的震撼确实很大,一是因为它确实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虽然时过境迁,但是踏入这里的一刻,心情就变得有些压抑;二是感觉这里有一种神圣感,想象着曾经一群伟人曾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油然而生一种对中国共产党的钦佩与感激。并不是虚伪和拍马屁,而是置身其地的真实感受。至少我是钦佩那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那么热血的一群人。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或许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那种热血的冲动与体验,这多少有些可悲。
我很敬佩他们,也很羡慕他们,那个时代给了他们热血的机会,那是我向往的。(本段来源:历史系本科生 郭慧岚 )
五、光影记忆.理论之火燃起的地方――陈望道故居
1.老照片里的故事
陈宅大厅
陈望道,中译本《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
资料上寥寥数语瞬间使陈望道诞生地、中国《共产党宣言》首译本诞生地――义西夏演乡分水塘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罩上无限荣光。这是中国《共产党宣言》理论之火燃起的地方。
陈望道故居是一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庭院建筑,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二间,开间前檐有天井,设有照墙,可见当时也应富庶。故居右角便是陈家的柴屋。
1919年,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陈望道因提倡思想解放,被当局强扣“非孝”、“废孔”和“共产”、“共妻”的罪名欲进行查办,酿成著名的浙江“一师风潮”。经过此风潮,陈望道进一步认识到传播真理的重要性,毅然回到家乡,在家宅旁一间破旧柴屋里,夜以继日地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的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常常由母亲给他送过来。这也发生了一件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趣事:有次竟将墨汁当红糖蘸粽子吃,自己却全然不觉。柴屋破旧寒冷,里面仅有一块铺板和两条长凳,既当书桌又当床。然而就是在这间破旧柴屋,燃起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理论之火。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终于在此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
2.今昔对比
现如今,陈宅依旧,作为陈望道故居陈列着他的生平事迹、照片和部分珍贵书籍,是义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柴屋曾焚于火中,现已重建。
3.实践者感悟
五开间的庭院建筑,门上、檐上让人惊叹的精美雕花不禁让我暗叹陈家的“富庶”。翻译《共产党宣言》期间,陈望道放弃优越环境,而选择陈宅外破旧寒冷的柴房以专心翻译,仅凭这点便足见其传播真理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精神,足以动容。(本段选自:历史系研究生 朱雨绯)
六、两岸共同的抗战记忆―台湾义勇队纪念馆
1.老照片里的故事
“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坐落于金华市婺城区酒坊巷84号,它不仅是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成立旧址,也是全国仅存的抗战时期建立的台湾医院。
2.今昔对比
2006年10月,在当年台湾义勇队组建原址――金华市酒坊巷84号,金华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以60多幅老照片和100多件文物,再现了当年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的战斗和生活。应李友邦将军的遗孀李严秀峰女士邀请,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题写馆名,它也是马英九在大陆唯一题词。同时馆内还有汪道涵题词“台湾义勇队在金华”,连战题词“同源同祖同文、连山连水连心”等。2014年,国务院公布首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是其中唯一的涉台抗日遗迹。
3.实践者感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那一年,他们“漂洋过海”来抗战,只因他们坚信“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如今,小巷深处的纪念馆,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历史、沟通着两岸。它的存在,生动呈现着70多年前那一腔“为正义抗战”的义胆雄心,也客观见证了海峡两岸同胞“保卫祖国”的同根之情。(本段来自:历史系研究生 徐丽霞)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我们的足迹与感悟,一直在路上。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2023最火捕鱼游戏历史系
电话:021-54342643
邮箱:lsxx@history.ecnu.edu.cn
版权所有:2023最火捕鱼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官网入口 -BEST WEBSITE EVER!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