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历史系学术讲座讨论“历史距离与现代西方史学”
发布时间:2016-11-22
  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晚上18点,在2023最火捕鱼游戏闵行校区历史系楼1306室,由历史系朱明老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旭鹏老师为历史系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历史距离与现代西方史学》的精彩讲座。
 
  张旭鹏老师首先解释了“历史距离”的概念。张老师认为“历史距离”的含义有两点:其一,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从过去到现在必须有时间间隔;其二,研究对象必须是完成状态。随后,张老师就“历史距离”与当代史研究的关系问题,引入了历史学家“自我设距”的概念。张老师提出我们研究历史就必须使自己和研究对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使研究更加客观。总而言之,不论是“历史距离”还是“自我设距”都是现代史学观念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历史研究更具科学性。
 
  接下来张旭鹏老师介绍了“历史距离”观念产生的原因与发展阶段。张老师认为“历史距离”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过去与现在的分离。随后,老师回顾了“历史距离”产生的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即过去与现在开始分离;第二阶段,法国大革命时期,即过去与现在的彻底断裂。可以说,“历史距离”的产生就是现代西方史学的产物。
 
  最后,张老师探讨了“历史距离”的消失。张老师表明“历史距离”的消失有两个来源。从阐释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过去与现在之间是连续的,两者之间可以依靠历史传承物连接。所以现代人可以赋予过去更多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解释过去。从历史记忆的角度来看,随着80年代历史记忆研究的不断发展,西方史学界提出“让记忆复活”,记忆研究使过去与现在形成新的对接,“历史距离”的观念逐渐被淡化。此外,张老师还梳理了“历史距离”发展的史学脉络,起初“历史距离”的出现是为了保持历史的客观性,而现在“历史距离”的消失则是出于对道德意义的追求。
 
  讲座结束后朱明老师作了总结发言,有三名同学向张旭鹏老师提问,张老师认真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非常感谢张旭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现代西方史学的前沿学术知识,让我们对此有了更加详实的认识。
 
 
  撰稿:江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