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讲座纪要:夏德明教授《晚明基督教研究中的全球史问题》
发布时间:2018-06-04
  5月30日下午,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夏德明(Dominic Sachsenmaier)教授应孟钟捷教授之邀,于闵行校区一教115室为历史系同学做了关于晚明时期天主教在华传播历史的学术讲座。夏德明教授曾在英国的圣安德鲁学院和德国的弗赖堡大学学习古代史、中世纪史和古典学,随后赴台湾师范大学研习普通话和古代汉语。此后夏德明教授又在美、中、德等国的多个研究机构进行工作或访学。这些都为他的汉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本次讲座内容主要是讨论17世纪全球化进程中的天主教会与晚明中国社会的接触与碰撞。夏德明教授认为17世纪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不只是依赖于普通士人的信奉和引介,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些权力精英的支持。部分高级官员的认同和在他们引导下形成的政策在中国天主教的内部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天主教信徒就是号称“圣教三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他们的皈依标志着利玛窦所采取的中国化策略获得了初步成功。当然,也应该注意到在当时大多数的士人看来,天主教仍然是有违圣人礼法的“邪教”,这种偏见在稍后的几个世纪中还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其次,夏德明教授将中国晚明时期的基督教历史放置于更大的全球史背景中去理解。他认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只是一个更大的全球转型和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而这一转型和相遇在全球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里最可注意的地方是天主教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了一个传教网络。而这个网络的良好运行既依靠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枢纽机构的指挥,也离不开各地传教士的灵活举措。
  随后,夏德明教授通过对天主教在中国的教阶制度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些以往不曾被注意到的“种族主义”的因素。即高阶的神职人员往往由西人担任,而中国人在教会中则偏向弱势。讲座的最后,夏德明教授就少数士人精英的影响、政治因素对于传教的影响以及不同教团间的比较等问题与在座同学进行了一些讨论。

历史系方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