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夏世界史系列讲座第23场 20世纪初北京和德里的两场炸弹暗杀事件:全球联系中的现代中国和印度
发布时间:2019-01-15
 

 

201919日,清华大学曹寅副教授做客2023最火捕鱼游戏历史系,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球史讲座。

讲座首先以北京和德里俩场看似没有关联的爆炸案展开。曹寅教授首先从汪精卫的北京刺杀案和拉什・比哈利・博斯的德里刺杀案出发,通过对案件中炸弹技术的传播途径调查,发现亚洲地区的民族革命者往往缺乏稳定的黄色火药的制造技术,这就使得他们被逼向当时其他地区的流亡革命者学习炸弹的技术。而191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流亡的革命者主要流向巴黎和东京,这就令革命者之间的接触在东京成为可能。在这一接触的过程中,尽管资助者最初的目的不同,受资助者的目的都不约而同的转向了炸弹,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的革命者。这一系列的接触,将日俄战争、1915年俄国革命、孟加拉最初分治和中国同盟会成立四件大事件连接在一起,在全球的视野下探讨了中、印的民族革命者间的互动与异同。这与以往汗牛充栋的中印革命研究相比,不仅视野更广阔,而且通过具体的炸弹制造技术途径的传播研究,实现了对中印之间的比较。这与过去研究偏向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理论相比,不仅更加具体和微观,还在视野上实现了突破。

   

这种研究就是曹寅教授对于全球史研究的一种新的理解。针对全球史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又缺乏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曹寅教授着重提出了全球史学习一定要从理论出发。他将全球史的研究阶段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国别史和欧洲中心论中脱离出来的文化全球史转向阶段,关注社会研究和底层研究的边缘史阶段,以及最新的互动交流史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全球史的宏观、微观和之间的角度。由于宏观全球史在研究过程中具有过于宏大的框架,这就使得完全使用一手资料和档案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整体上倾向于使用二手著作和资料,往往显得说服力不足。与之相对比的微观全球史则过于碎片化和个体化,尽管对于边缘和被忽视的部分的研究具有很大创新,却使得全球史的研究显得纷繁复杂不具有系统性。而曹寅教授所研究的爆炸案正是第三个阶段的研究,即在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立场与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的优势在于既能使用大量一手资料使研究饱满充实,又能不至于在研究中显得缺乏整体性的联系。尤其是在北京爆炸案中,突破大家以往对汪精卫的汉奸看法,通过对被大家忽视的汪精卫革命志士的另一面将革命的情景还原,将边缘、微观和宏观流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生动形象又令人耳目一新,始终营造出一种整体性的观感。

讲座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会后的提问更是涉及了全球史的理论、史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方面面,对于全球史的理论研究更是成为了现场的热点问题,包括“在革命流动中理论与技术的重要性对比”,“早期历史虚无主义在革命中作用”,“论文写作中牵涉过多如何处理框架架构”等等,不一而足,讲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朱明老师、王燕老师以及许多硕博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