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欧洲国际格局变化与20世纪德国边疆地方史研究的转向
发布时间:2019-04-11

2019德国史系列讲座 第6

大夏世界史系列讲座 第29

2023最火捕鱼游戏百场讲座 第32

201949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邢来顺教授受邀在2023最火捕鱼游戏举办了一场名为《欧洲国际格局变化与20世纪德国边疆地方史研究的转向》的讲座。讲座由2023最火捕鱼游戏系主任孟钟捷教授主持,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王琼颖老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范丁梁老师、2023最火捕鱼游戏的葛君老师,以及本、硕、博三十多人聆听了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邢来顺教授以两次世界大战和两德重新统一为节点,分析了德国边疆地方史研究因应国际时局的变化而经历的数度转向。

首先,邢来顺教授指出,地方史研究一直是德国历史研究的一个传统,各邦的君主一直是地方史编撰和书写的推动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出现了民族和国家层面的收缩,德国学界决定要奋起抗争。这种抗争表现在边疆地方史研究中,突破国际法的边界,强调以民族为着力点的地区研究。德国史学界以民族为基础,以民族共同体的边界取代法定的国家边界。历史研究的关键概念是“民族土地”和“文化土地”,概念的核心是土地和人民、空间和民族特性,国家疆界的概念则被弃之一边,否定《凡尔赛和约》划定的疆界。在西部边疆地方史的研究中,原来的国家边界被基于“民族”(Volk)特征的地区所取代,国界也被语言边界所取代,整个上莱茵兰都具有德意志归属特性;在东部边疆地方史方面,德国学者主要通过“文化形态”的研究方式来确证德意志人对其原有东欧领土的合法性。

纳粹上台后,德国学界为希特勒的对外扩张提供学术支持。“边疆地区”变成了所谓“边疆空间”,政治空间成为一个变动的、暂时的因素。在西部边疆史研究方面,德国学界提出了“西部空间”的概念,包括德国的莱茵兰和根据凡尔赛和约割走的其他德国领土。1940年后,一些人开始反对把莱茵河视为一条“种族和血缘界线”,认为不管是莱茵河左岸还是右岸,“德意志民族特性”一直创造着这里的文化景观。在东部边疆地方史研究方面,德国学界力图证明德国最东部地区数百年以来就整合成了德国的组成部分了。二战期间出版的《德意志东部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成果和任务》论文集中明确声称:“从易北河到芬兰湾的德意志东部以及从莱茵河到黑海”的地区都是“统一的德意志人的生存空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德国的传统疆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及德国必须尽快融入欧洲,恢复国家主权的需求,在边疆地方史研究中,拥有共同的文化、社会、经济和地理等空间要素的地区重新成为关注对象,人们开始把“空间”或“地区”界定为新的“单位”。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在边疆地方史的研究中德国学界忽视了“德意志因素”,在西部边疆地方史研究中,“西部空间”变成了一个以多样性为特征的“统一的文化空间”;在东部边疆地方史研究方面,与德国有着历史渊源,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分割出去的地区成为研究热点,德国学者们试图深挖这些地区的德意志文化影响和沉淀。邢来顺教授随后总结,20世纪德国学界的边疆地方史研究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积极发言提问,如“怎样看待历史学家为政治服务的取向”、“学术研究和当时的政治权力的策略如何印证”等等。邢来顺教授一一给予解答。孟钟捷教授总结,历史学研究的历史书写转向,邢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空间概念变迁的历时性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中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