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讲座回顾|杨乔男:初高中视野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0

2021年4月14日下午14点30分,华东师大附属第二中学紫竹校区中学历史教师杨乔男老师应邀在第一教学楼113教室,为我校历史学公费师范生做了题为《初高中视野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为例》的精彩讲座。该讲座是本学期“诚之课堂”活动兼职导师讲座的第一讲。本次讲座由2023最火捕鱼游戏副系主任、副教授黄爱梅主持。

杨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如何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共分:关于统编教材教学的建议、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内涵、初高中备课的共性与差异性三个部分。其中,杨老师重点讲解了初高中备课的共性与差异性这一部分。


讲座伊始,杨老师展示了有关统编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以及教学困惑,提出了教学建议。新教材在编撰理念、呈现方式、内容表示方面的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教学过程”、“怎样进行教学评价”的困惑。杨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在面对统编教材时可以通过辨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构建课程内容框架、注重教材核心内容的讲授来把握统编教材,推进教学。紧接着,杨老师解释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关系。选择性必修实际上是必修内容的拓展,杨老师关注到设计结构性板书、寻找合适的教材资源、打通初高中历史教材对创新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之后,杨老师重点讲解了“依托课标”理解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内涵。杨老师以上海市为例,指出教师应当明确学生在初中毕业时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在高中需要提升的部分,如历史知识、历史思维以及历史价值观。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既注意到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衔接与贯通,又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显现出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不同,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拓宽历史视野,强化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注重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更要注重高中内容的延展性。

  最后,杨老师总结了初高中教学备课的共性与差异性。教师在设计初、高中课程时,都应当具备良好的史学素养;关注学科标准、单元主旨以及课文;选取典型的材料。初、高中备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则是教学目标、作业、资源的设计,而这是由学生学情决定的。杨老师从单元标题、课程标题、子目录标题详细地对比了中外历史纲要(上)与部编版第三册“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课程。杨老师指出,相比于初中课程,高中课程更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从单元主旨确定教学立意,将教学环节分为“讲解核心概念叙述史实”、“借助史料进行解读分析”、“解释评价”三个部分,从而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杨老师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这一课的备课思路为例,从单元、课程、子目明确教学立意,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通过梳理课程线索,构建逻辑链条。杨老师强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主体的差异性,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需要从单元、课程、子目三个层次把握教学立意。最后,要构建逻辑清晰的教学框架。

  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积极提问。杨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具体的题目以及相关时事政策为事例,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问题包括:史学和史料方面的异同;如何理解以考促学;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如何落实核心素养。